賀 真理大學成立淨零中心 協助新北市推動低碳與永續發展
真理大學從100學年度便設立永續發展與服務創新研究中心,由當時的資訊管理學系主任李沿儒教授擔任,李沿儒教授同時前後擔任淡水商圈協會總幹事/副總幹事職務,推動淡水店家響應新北市綠色環保餐具、綠色店家、綠色低碳旅遊等相關工作,也協助評估過淡水河岸的綠景廊道建置構想。淡水河岸的綠景廊道雖然因為店家擔心維護問題影響生意,但是也顯示一個綠色城市的推動需要更多政策行銷與社區的溝通。
本校過去也擔任專家委員協助新北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推動公共自行車系統,也參與淡水設置UBike系統的場地勘查。在永續研究議題上,是全國少數參與經濟部學研科專與經濟部學界科專長達九年的團隊,針對日本、美國、歐洲進行過有系統的田野調查,同時針對淡水與八里店家與遊客有累積超過6000人次的研究調查數據。相關研究數據,過去提供新北市政府、淡水區公所、淡水古蹟園區、北觀處,推動低碳旅遊、公共自行車系統的建置參考,所參與的學生也透過產學合作建置全國第一套校園公共自行車系統。
低碳教育的推動上,學校結合社區與走進社區的方式進行教育推廣。例如邀請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唐嚴漢這禮拜帶領淡水地區學員實際參與周邊環境的改善,提出善用大樓雨水回收、飲水機中水回收應用在綠色農園、以及如何在辦公室和廁所建置小型盆栽的方式,實際上協助鄰近社區建置水撲滿、社區綠化等措施,並且在本校管理大樓屋頂推動菜園建置。 學校結合社區志工利用半年的時間,先由教職員和學生組成的小社團做起,利用重複使用及再生的二手材料開始實踐。推動的方式將由學校廢棄的材料調查開始,觀察大樓的陽光和水資源,設計一個可以實踐的綠色農場。
在低碳推廣外,真理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的師生還透過建置綠色農場作為生產履歷的實驗基地,結合行動科技服務系統,透過合理的資訊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改善小農的生活,同時又達成綠色低碳的目標。 有鑑於2010年前後淡水地區的遊客騎乘自行車的比率卻快速下滑到1.6%,相對於八里河岸的遊客在當次遊程中曾使用自行車的12%有越來越高的差距,真理大學有鑑於國際城市發展都有自行車友善的河岸,期望透過社區店家與民眾的教育和推廣,建立淡水成為第一個綠色城鎮。真理大學整合地區業者形成自行車旅遊服務聯盟,共同推動綠色旅遊模式,這項計畫吸引了將近50家店家的加入,提供友善的串聯並給予消費者綠色折扣。 2014年在淡水藝術工坊3樓展出「淡水自行車照片映像展」,主題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階段,從過去自行車為人們的載具關係,到現在發展成休閒運動的功能,同時對比國外的自行車情況,延伸到未來主題,思考臺灣未來自行車發展的角色。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廖文卿表示,「本次展出以未來、現在與過去為主軸,呈現給觀賞者,對於未來,淡水作為自行車城鎮的想像。」展覽中亦為淡水河兩岸的自行車騎士增添新的旅遊玩法,組合更多豐富的騎乘路線,介紹淡水河畔豐富的旅遊資源,成為國際觀光旅遊亮點。本團隊也協助淡水古蹟園區以馬偕之路遊程設計獲得文建會全國文化深度旅遊的第一名,團隊也協助社區製作過多款綠色地圖與文宣品。 真理大學整合地區業者形成自行車旅遊服務聯盟後,與社區共同推動綠色旅遊模式後,根據實驗和調查數據回答社區店家與民眾在推動綠色城鎮的擔憂,例如有些店家擔心寧靜區設置後貨車不能進入很不方便,但是根據中心林示新研究員在德國弗萊堡留學的經驗,貨車或社區內居民的車是被允許的。有些店家認為汽機車不進入老街後會影響生意,實驗數據顯示車流量調查顯示九成以上的汽機車是將老街當成無紅綠燈的替代道路,老街大量的車流事實上不等於消費。有店家提到淡水遇到下雨,消費力大幅下滑的情況,研究中心也提出日本和韓國商圈都有遇到相似的問題,這些鄰近國家的商圈通常會發展出具有大型遮雨棚的步行街道,因此遇到下雨天也可以在徒步區購物。許多國外研究顯示推動行人徒步區的商圈,將車道管制後可以大幅度增加遊客駐留的空間與時間,反而是提高消費力道的關鍵。
在歐美許多觀光小鎮,管制汽機車變成行人和自行車友善的環境早已經成為社區民眾的共識,不僅可以對店家有利,還可以降低汙染和噪音,也大幅度提高健康和安全。研究中心想像中的淡水小鎮應該是將消費者的汽機車留在淡水外側的大型停車場,透過公共自行車、公共運輸工具(輕軌、電動巴士)進入老街區。為了進一步進行社區營造,過去是逐一進行拜訪與宣傳,統計店家與民眾對於綠色城鎮的看法。 真理大學團隊在過去十年期間也參與小農市集與辦理上百場次的食農體驗活動,參與三芝茭白筍與石門茶園的種植、帶領農友加入小農直販相關措施,2023年也結合本校學生和農會合作,透過教育部與新北市教育局的社區課程,協助小農直販所,紀錄30多位農友的影像故事,深獲各界好評。2024年要感謝新北市政府的肯定,讓本校為社區的低碳與永續發展持續貢獻一份心力。
課程列表&報名窗口
報名窗口:進入